?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于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重慶市加快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結合實際拿出新舉措、硬辦法,日前發布《重慶市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行動方案》,規范林權登記、放活采伐管理、加大金融助力,旨在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

江津花椒產業基地 鄭彬攝
規范林權登記業務受理
林權類不動產登記是明晰產權、保護企業和群眾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盤活林地資源、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為適應林業改革發展需要,重慶市堅持物權法定、便民利民原則,規范林權登記業務受理。
首先是確保林權登記平穩過渡、銜接有序。從操作流程上規范標準,并在不動產登記系統中開發啟用林權登記模塊,支撐辦理林權登記。各區縣不動產登記機構將林權登記納入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維持原林權證書繼續有效、不變不換。
其次是保護林地經營權流轉主體的權益。流轉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經營權可以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登記發證,可以作為林權抵押貸款、申報林業項目、申請林木采伐及其他有關行政管理事項的憑證,有利于拓寬經營主體投融資渠道,提高其參與積極性。
第三是解決林農融資難題,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當事人以農民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林地、林木進行抵押貸款的,可以向屬地區縣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辦理抵押登記。
推動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林木采伐制度更直接關系到廣大林農的切身利益。“全面放活人工商品林的采伐,放寬人工公益林的采伐”,重慶市將從兩方面著手,推動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一方面,實行采伐分類管理。對人工商品林和人工公益林按其類型和定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靈活進行。落實采伐“減證便民”措施,對林農小額采伐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支持治理高壓輸電通道樹線矛盾隱患的林木采伐。
另一方面,在放活、放寬的同時,加強對采伐的許可和監管。依法采伐消耗的森林蓄積量,計入區縣政府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中的森林蓄積量統計范圍。將采伐限額指標分配、采伐許可申請和審批及采伐監管情況納入區縣政府公開事項目錄清單。在非林地上采伐林木不納入采伐限額管理等。
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林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5月末,重慶市林權抵押貸款余額160.8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市累計發放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貸款1.8億元,每年涉及碳匯超190萬噸。重慶市將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滿足林業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
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牽引作用,把重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緊密結合,相互賦能,將符合條件的林業碳匯、林權交易服務、林下經濟發展、林產品精深加工、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探索建立健全與集體林權改革相適應的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推廣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抵(質)押貸款業務,開展金融支持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動金融助力林業碳匯發展。
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林業金融服務產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擴大貸款服務范圍,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加大對林業經營主體發展、林業產業園區建設、林業綠色技術創新等金融支持力度。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加大對國家儲備林建設的融資支持。
完善林權的確權、抵押登記、評估、交易流轉和政府回購等市場調節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林權抵押貸款支持力度,提高林權抵押率。
建立林業政銀企融資對接機制,常態化梳理具有融資需求的林業項目(企業)清單,依托“長江綠融通”等平臺,推送金融機構實現集中融資對接和監測評估,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將對其中符合條件的貸款,充分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予以優先支持。
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聚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重慶市將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在政策支持方面。通過完善稅收政策、補貼政策、投融資政策等,形成支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財政政策體系。主要體現在落實對符合條件的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等林業服務及林業經營者銷售自產初級林產品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各級財政統籌資金支持林業產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生態保護修復和發展林下經濟的林業產業項目,可按有關政策給予貼息支持。實施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本金損失,按規定給予風險補償。
在機制創新方面。守好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最后一道關口,以保障重要生態區公益林長期穩定為目標,配合探索實行公益林差異化補償,市級財政通過獎補方式對區縣予以支持。鼓勵國有林場聯合經營,支持國有林場參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配合建立“以績定酬”績效考核分配機制。對林改工作成效突出的,實行以獎代補激勵政策。
本文源自中國綠色時報,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