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年來,“千萬工程”實施范圍不斷拓展,從最初的1萬個左右行政村,推廣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內涵不斷延伸,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走出了一條造就萬千美麗鄉村、帶動萬千農民群眾共富的中國式農村現代化道路,繪就了新時代美麗中國的農村畫卷。

今日山青水綠的下姜村 任航路攝
“千萬工程”——
重塑綠水青山造就美麗鄉村
一走進衢州江山市賀村鎮耕讀村,就感到綠化美化“不一般”。不止村莊主干道兩旁干凈整潔、綠樹成蔭,每家每戶門前屋后的小景觀都很講究。
耕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俊龍介紹,以前村里開采石灰石建水泥廠,挖黃泥建紅磚廠,每天空氣中彌漫大量灰塵,白天都看不見太陽。老百姓又以養豬為主業,水體污染嚴重。再加上亂搭亂建的現象,整個村就是個“臟亂差”的典型。
徐俊龍說:“2008年開始,依托‘千萬工程’,我們開始對村莊進行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邀請林業技術人員對耕讀村進行了整村綠化設計,對廣場、通道、水體、庭院、周邊山體進行了全方位的綠化規劃。”
走在村間小道上,可以看出耕讀村的綠化基于丘陵地貌的高差設計,保留了鄉村風貌,在路旁空間、邊角地、房前屋后做了大量文章,形成了形式多元的小微綠地體系,特別注重喬灌草花藤搭配和立體綠化,景觀高低錯落、層次豐富。許多院墻繪制著反映耕讀文化的宣傳畫,墻頭還點綴攀緣植物、懸掛盆栽。河道一側用輪胎做花盆,種著各色小花,充滿田園野趣。沿坡道向上望去,偶有農家掩映竹林中,與周圍森林融為一體,一派自然和諧的田園景象。
從鄉間小道穿出,來到一個小廣場,幾株古楓香樹樹冠如蓋,成為村民避暑納涼的絕佳之所。徐俊龍介紹,這幾株古樹曾經枯萎瀕死,經林業部門搶救復壯,這才有了現在的枝繁葉茂。“現在村里森林覆蓋率達到53.3%,四季有不同風景。環境好了,吸引了許多搞創作的文藝青年來小住,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徐俊龍說。
記者在浙江采訪期間,看到許多鄉村都通過環境整治重塑了綠水青山,增強了村民幸福感。如今全國聞名的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也同樣走過這樣的歷程。
下姜村老書記姜銀祥回憶說:“2000年時,下姜村是個比較貧窮的村莊,村里沒什么像樣的產業,老百姓上半年種田種地,下半年就到山上砍木頭賣,導致下姜村1.2萬多畝山林遭受嚴重破壞。再加上家家戶戶都養豬,生態環境特別差。”
實施“千萬工程”后,下姜村積極拓展“兩山”雙向轉化通道,走綠色轉型發展之路。2004年下姜村開始建設沼氣池,2020年鋪設天然氣管道,全村農戶摒棄傳統的砍柴生火做飯的方式,使山林植被從源頭上得到了有效保護。下姜村還騰出2800平方米的綠化地進行植樹造林,建起了生態公園,又將山林收歸集體進行補植,建成生態公益林,現在下姜村森林覆蓋率已達90%以上。村里如今主要種植葡萄、草莓、水蜜桃、香榧,在淳安縣林業局指導下,建成100多畝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種植黃精、靈芝、白芨等林下中藥材。
姜銀祥感慨地說:“實施‘千萬工程’以來的20年,是下姜村環境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20年。我們2014年開始做鄉村旅游,現在每年到村里的游客都有七八十萬人次。在產業帶動下,老百姓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現任下姜村黨總支書記姜麗娟是位“80后”,在下姜村長大,她回憶小時候父輩對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好好學習才能走出大山去”。但2016年,姜麗娟放棄在杭州打拼8年的高薪工作,返鄉創業,開起了民宿。她說:“當時我做這個選擇,是因為看到家鄉已經變成了美麗鄉村,滿眼是綠水青山,處處鳥語花香??梢哉f,我就是‘千萬工程’的受益者,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后,我又從一個‘千萬工程’的受益者變成了‘千萬工程’再深化的參與者,人生價值和意義得到了體現。”

安吉余村 何永春攝
“千萬工程”——
發展綠色產業帶動群眾共富
在浙江,許多村莊都曾依靠采礦、開水泥廠、養豬這些對環境破壞大的產業,“千萬工程”實施后,這些村莊向綠色產業轉型,并摸索出多種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
湖州市安吉縣的余村三面群山環抱,秀竹連綿,溪流自西向東繞村而過,自然環境極佳。走在余村街頭,極具設計感的民宿、頗有情調的咖啡館、竹制圖書館、電影院、竹林氧吧、綠色步道、網紅花田迎面而來,是當之無愧的全國首個以“兩山”實踐為主題的生態旅游、鄉村度假景區。
時光倒流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余村靠著優質的礦石資源成了安吉的首富村,然而換來的卻是塵土飛揚、滿目瘡痍。這樣的局面在“千萬工程”實施后才實現了逆轉。曾擔任礦長的老書記胡加仁介紹:“2002年、2003年我們決心關停水泥廠。面對困難,當時我們就鼓勵老百姓從事兩方面產業:一是發展休閑經濟,到上海、杭州、蘇州等大城市找老年協會,請老年人來余村旅游,30元一天包吃包住。二是發展小作坊企業,用毛竹做一次性筷子。就這樣,順利實現了產業綠色轉型?!?/p>
在“千萬工程”實施早期,余村便是一個轉型成功的典范,后來成為“兩山”理念發源地,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余村黨支部副書記俞小平介紹:“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后,余村綠色產業也多了起來。我們不僅在農田區塊有水稻、油菜這些作物,在生態修復區塊也種上了玉米、高粱等作物,并且通過推進林區精細化管理,在林下種植了竹筍、雞松茸、中草藥等,增加林下經濟的產出。生態旅游產業不僅有民宿、農家樂,還有河道漂流、果蔬采摘、生態研學等一系列產業。”
2021年,余村入選首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旅游總收入達到4000萬元。2022年,余村入選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0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6.4萬元,真正變靠山吃山為養山富山。
俞小平說:“余村不僅自己發展好,同時利用余村的示范帶動效應,帶動周邊村進行整合提升,我們聯動周邊四個村形成共同富裕示范區,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作好經濟發展的文章。”
浙江的美麗鄉村,千村千面,各有各的美,在探索共富的道路上,也走出了多條路徑。
寧波市奉化區滕頭村是實施“千萬工程”的“領頭雁”,曾作為全球唯一鄉村入選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莊利勤在上海世博會參觀“滕頭館”后,就來到滕頭村開民宿?!拔襾黼^村談合作之初,村里要求我們的建造和運營必須符合滕頭村的理念,如果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是要被‘一票否決’的。所以我們在建造和運營中,都遵循生態優先的理念,采用環保等級較高的中央空調,還率先在奉化區采用了共享布草。”莊利勤說。
生態是滕頭村的立村之本,也是滕頭村超前發展的密碼?!半^村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走綠色發展道路。1993年我們就成立了村級環保委員會,對所有進駐項目進行環保測評,對環評不達標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彪^村黨委委員傅海豐介紹,“當年有一家造紙廠想入駐滕頭村,預計一年能給村里帶來200多萬元收入,那時在村民心中是了不起的企業。但造紙工業污染嚴重,村里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這個項目。至今滕頭村已經拒絕了50多個經濟效益好但達不到環保要求的項目?!?/p>
2022年滕頭村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27.91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7.8萬元。在滕頭村,處處都能感受到綠樹環繞的愜意,村民在綠色發展中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滕頭村老年協會會長傅央改自豪地說:“我們滕頭村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老百姓住房全部像小花園一樣。大家都感到日子過得越來越美。”
浙江千萬鄉村以“千萬工程”為契機,“兩山”理念為引領,各自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多種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全省范圍形成了發展綠色產業、帶動農民群眾共富的壯闊實踐。

新昌縣銀頂山村
“千萬工程”——
林業貫穿全程作出諸多貢獻
“千萬工程”實施20年來,浙江省林業系統一直全程深度參與。浙江省林業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村莊綠化為契機,實施一系列配套措施,并隨著“千萬工程”深入同步迭代升級。
浙江省林業局國土綠化處三級調研員張保兒告訴記者,浙江林業針對“千萬工程”的配套措施分為三個階段。2003年,為切實抓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中的村莊綠化工作,浙江省林業局印發《浙江省村莊綠化規劃指導意見》,開始了“綠化示范村”創建活動,規范村莊綠化建設和管理,確保綠化的質量和成效。2010年浙江省啟動“浙江省森林村莊”創建活動,推動全省大力發展村莊森林,改造提升現有村莊綠化,推動村莊綠化向森林提升、向生態轉型、向自然發展。2018年,浙江省啟動實施“一村萬樹”三年行動,以“1個村新植1萬株樹”為載體,大力發展珍貴樹種、鄉土樹種,構建覆蓋全面、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鄉村綠化體系。
衢州市柯城區新姜村是“一村萬樹”行動最早的一批示范村之一。2017年初,柯城區率先提出在農村的邊角地、廢棄地、荒山地、拆違地、庭院地等“五地”種植珍貴樹和彩色樹,1個村種植1萬棵左右,戶均10棵以上,稱為“一村萬樹”行動。乘著政策的東風,新姜村全面提升山、水、林、田、路、村的“六位一體”發展模式,開始了從“一村萬樹1.0版”到“一村萬樹3.0版”的迭代升級之路。
據新姜村黨支部書記戚逸民介紹,剛開始時,新姜村種植的樹種比較雜。2019年新姜村開始以櫻花為主要樹種,借助“一村萬樹”綠色期權項目相繼推出櫻花林、楓葉林綠色期權包個人、企業認購等活動,共19家企業、500多人參與,累計籌得“一村萬樹”綠色期權款項100余萬元。2021年新姜村開辦“一村一播”,推進“一村萬樹”綠色期權和農產品線上售賣,進一步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2022年,柯城區林業局積極探索“一村萬樹”林碳期權收儲認購模式,將綠色期權與森林碳匯相融合,“一村萬樹”實現“碳匯3.0版”升級,新姜村作為首個試點,當年僅該項目就帶來6.9萬元集體收入。
“一村萬樹”行動開展以來,新姜村大范圍種植櫻花1萬余棵,累計打造“企業林”“志愿林”“愛情林”“親情林”200畝。2022年共吸引游客12萬人次,帶動文旅收入1000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7年的8.6萬元躍升至100.8萬元。
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已建成1741個“一村萬樹示范村”。2021年浙江啟動新一輪“一村萬樹”五年行動,計劃到2025年再建成示范村1000個以上。
談到林業在“千萬工程”實施中的貢獻,張保兒道出他自己的感受:“林業為美麗鄉村厚植綠色底色,為鄉村產業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為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