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瓊環科字〔2023〕3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直各有關單位:
為規范碳普惠機制建設與推廣應用,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經省政府同意,印發《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請遵照執行。
海南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2月20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關于“積極發揮碳普惠機制作用”的要求,規范海南碳普惠機制建設與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碳普惠是指通過建立碳賬戶,以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方式,鼓勵綠色低碳行為的正向引導機制。
第三條?碳賬戶是用戶參與碳普惠機制的重要載體,通過“海易辦”平臺進行注冊,主要用于碳排放數據采集、碳足跡核算、碳積分兌換和碳減排量交易等。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于海南省行政區域內碳普惠機制的實施推廣與監督管理。
第五條 碳普惠管理應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低碳惠民、公開公正的基本原則,嚴格遵守國家和海南相關法律法規。
第六條 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碳普惠監督和管理相關工作,包括低碳場景創建、碳普惠方法學備案、碳減排量和碳積分管理等。
省大數據管理局依托“海易辦”平臺,負責建設并維護全省統一的碳普惠管理系統。
運營主體負責碳普惠管理系統的日常工作。
第七條?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低碳場景創建、碳普惠方法學備案、碳普惠項目審核等技術評估工作,評估結果作為碳普惠機制建設與運行決策的重要參考。
第八條 鼓勵各市縣、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根據實際情況與工作基礎,探索開發各具特點的碳普惠應用程序,經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與省大數據管理局綜合評估后,科學有序納入“海易辦”碳普惠管理系統。
第九條 海南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應對氣候變化與碳達峰專項小組成員單位、市縣政府加強各自領域及區域碳普惠工作的組織動員和宣傳引導,指導公眾和企業積極參與碳普惠應用實踐。
第二章 低碳場景管理
第十條?本辦法所稱的低碳場景是指具有一定公眾基礎的低碳行為模式,如以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車推廣為重點的綠色出行場景、以綠色消費為重點的低碳旅游場景等。低碳場景創建與評價指南由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一條 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根據低碳場景創建與評價指南,將經營場所、公共場所、公共機構等打造為低碳場景,并向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創建低碳場景(申請表見附件1)。
第十二條 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收到低碳場景創建申請材料后,組織開展技術評估。符合條件并通過技術評估的,在“海易辦”碳普惠管理系統予以公布。
第十三條?運營主體負責采集管理低碳場景內公眾授權的低碳行為數據,納入“海易辦”碳普惠管理系統的低碳場景單位應配合做好數據采集等場景管理工作,并確保低碳行為數據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
第三章 碳普惠方法學管理
第十四條?本辦法所稱的碳普惠方法學是指用于核算特定低碳情景下的碳排放基準線和減排量的方法規則。
第十五條?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結合自身優勢領域開發碳普惠方法學,方法學原則上應具有廣泛公眾基礎和數據支撐,并充分體現生態公益價值。重點鼓勵公眾低碳生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海洋碳匯、土壤碳匯、減污降碳、適應氣候的協同減緩效應等領域的碳普惠方法學申報。
第十六條 對符合要求的碳普惠方法學,開發者可向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備案(申請表見附件2、附件3)。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收到碳普惠方法學備案申請后,組織開展技術評估。符合條件并通過技術評審的予以備案,并在“海易辦”碳普惠管理系統中公布。
第十七條 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按照國內外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要求開發碳普惠方法學,探索申報成為國際或國家級自愿減排方法學。
第四章 碳積分管理
第十八條?本辦法所稱的碳積分是指公眾參加碳普惠獲得的回饋權益,積分值由個人減排量按照一定兌換規則進行換算得出。
碳積分兌換規則由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海易辦”碳普惠管理系統運營主體負責實施,按規則將碳積分發放至個人碳賬戶。
第十九條 在特定低碳場景下,個人低碳行為按照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布的碳普惠方法學核算減排量,個人減排量主要用于換算碳積分,換算為